诺贝尔化学奖历史趣闻:3人两次获奖,物理学家也来“抢奖”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3-09-12 08:35:00
分享到:

1.化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居里一家。本文图片 科技日报 欧内斯特·卢瑟福。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9日揭晓,有人“居华

2.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化学家

居里一家。本文图片 科技日报

3.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

欧内斯特·卢瑟福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9日揭晓,有人“居华山之巅笑傲江湖”,体验“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畅快与得意;当然,也有人与诺奖失之交臂,却仍保持“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豪情一生致力于炸药研究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诺贝尔化学奖的百年历史,也是在书写一部“在化学领域作出最重大发现或贡献的科学家”的编年史。

4.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其中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科学家和趣事,比如有人“梅开二度”,两次摘得诺贝尔化学奖桂冠;有人则“走错片场”——物理学家“抢走”属于化学家的镁光灯颁奖111次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了111次该奖项在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这8年没有颁发。

5.诺贝尔奖化学奖最近的获得者

原因不外乎两点:没有达到评奖标准的候选者,以及众所周知的不可抗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获奖183人从1901年到2019年,共有184人次荣膺诺贝尔化学奖,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曾在1958年及198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所以,共183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6.诺贝尔化学奖趣谈

其中独享诺贝尔化学奖荣耀的科学家共63位;由两位获奖者平分的情况出现过23次;另有24次为3人分享大奖迄今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他与妻子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的大女儿)因合成新的放射性核素而共同获得了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7.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化学

那一年,约里奥35岁,伊雷娜38岁夫妻俩还于1948年领导建立了法国第一个核反应堆迄今最年长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则是美国固体物理学家约翰·巴尼斯特·古迪纳夫,他因为“开发锂离子电池”,荣获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奖时已经97岁高龄,可谓壮心不已。

8.拿了诺贝尔化学奖的物理学家

5位女性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183人中,有5位是女性其中玛丽·居里和英国化学家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独享诺贝尔化学奖克劳福特·霍奇金因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青霉素和维生素B12等分子结构取得成功,于1964年获奖诺贝尔化学奖。

9.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

另外3位女性及其获奖原因分别如下:1935年,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因合成新的放射性核素荣膺诺贝尔化学奖;2009年,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2018年,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阿诺德因在酶研究等领域的贡献荣膺诺贝尔化学奖。

10.走近诺贝尔化学奖

3人两次获奖在迄今所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有3位得主两次摘得诺贝尔奖的桂冠其中,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梅开二度”,曾经在1958年及198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第四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以及唯一获得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人。

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于195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上世纪70年代提出快速测定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技术“双去氧终止法”,又称“桑格法”,于1980年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另外还有两位跨界高手:居里夫人继1903年获得物理学奖之后,又于1911年摘取化学奖;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分别将1954年的化学奖(因在化学键方面的工作而获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因反对核弹在地面测试的行动)纳入囊中。

史上最强“诺贝尔奖家族”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被授予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随后,居里夫人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长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与丈夫约里奥-居里一起被授予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幼女艾芙·居里则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并嫁给了亨利·拉波易斯,而亨利于1965年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

父子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并分别获得诺贝尔奖殊荣的例子还有: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生物化学家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其子乌尔夫·冯·奥伊勒是1970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5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阿瑟·科恩伯格,其子罗杰·D·科恩伯格于2006年捧得诺贝尔化学奖。

“混搭”成风纵观诺贝尔化学奖百年颁奖历史,可谓“混搭”成风,与其他自然科学领域并没有明显界线不少人的获奖成就并非出自传统的化学研究,而是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因此诺贝尔化学奖也被调侃为“理科综合奖”,还曾出现过“诺贝尔化学奖颁给物理学家、以奖励他们的成果有益于生物学家”之类的情况。

比如,2017年化学奖就颁发给了瑞士生物物理学家雅克·迪波什、德裔生物物理学家约阿基姆·弗兰克和苏格兰分子生物学家兼生物物理学家理查德·亨德森,以表彰他们研发冷冻电镜,简化了生物细胞的成像过程,提高了成像质量。

此外,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被誉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学术界公认他为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但因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却荣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诺贝尔奖的规则,它只会就科学家作出贡献的领域进行颁奖,从来不会因为物理学家在其他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而给他颁发物理学奖。

(原标题 一人“梅开二度”,跨界“混搭”成风……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史趣闻)

历史大全 www.lishiq.com
    标签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