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的作品有哪些?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4-01-13 05:35:02
分享到:

魏源在鸦片战争后担任兴化县令等地方官吏,虽然无法在黄河上实现他们的梦想,但他还是力所能及地在小范围内进行水利治理。兴化境内靠近运河和高邮,洪泽二湖经常发生洪水。

一次,高邮湖发生洪[文]水,一眼望堤就要决[章]口。魏源亲自率官、[来]民护堤保稻谷,他们[自]冒着风雪埋伏堤岸,[历]以至最后目不暇接。[史]然而,他们的辛苦并[大]未白费,终于保住了[全]大堤,保住了人民生[网]活的粮食。

为纪念魏源,老百姓把当年收割的稻谷叫做“魏公稻”。魏源将其所见之事总结成一部治水的著作,最后写下了筹河、水利、堤防等多篇文章,而且见解独到,其中有很多被其他治河官员采用。遗憾的是,魏源生不逢时,一直不被朝廷重用,他的才智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魏源提出的主张

对清王朝而言,如果黄河首先令人头疼,那第二个问题就是漕运。南粮北运自明清以来一直流经运河,朝廷设置潜运总督等一系列的官吏。直到晚清,由于各级官员的围剿,地方豪强的敲诈,积弊愈演愈烈,百姓怨声不断。魏源对此也作了一番认真的论证与研究,他发现销售积弊已久,已难以改变。但是河流不是有大海的啊!于是他又提出改浴为海运,由商人经营,不再由官府垄断。


并指出,海运不用经[文]过水闸,无需层层剥[章]开,这样就可以防止[来]有人从中牟取暴利,[自]有利于国家、百姓、[历]官吏、商人。又进一[史]步指出,如果由商人[大]办海运,则能将江浙[全]的货船运到清江北岸[网],既可促进南北交换[文],又可降低价格,繁[章]荣两地贸易。

一八九五年魏源在位[来]期间,陶澎幕内的魏[自]源,也曾实际参与规[历]划海运活动,著有《[史]筹漕篇》、《道光丙[大]戌记》。

道光十五年,魏源为[全]了奉养他的母亲,亲[网]自在扬州买了一座园[文]子,取名“絮园”。[章]这里有一个叫“古微[来]堂”的书房,魏源在[自]这里写了很多诗。战[历]前,魏源主要在抨击[史]末世封建时代的黑暗[大]现实,和同道中人龚[全]自珍一道,以今文经[网]学的形式,提倡对国[文]家事务的关注,主张[章]改革社会政治风气。[来]

道光二十年,鸦片战[自]争爆发。这时魏源正[历]在扬州治河,得知消[史]息后,急急忙忙赶到[大]宁波前线,参加钦差[全]大臣伊里布军中讯问[网]俘虏的英军军官安突[文]德,根据他的口供,[章]魏源写成了《英军将[来]领》,后来又被收编[自]为《海国图》。道光[历]二十一年,魏源在两[史]江总督裕谦的幕下筹[大]办浙江防力。

裕谦是一位坚决反对外敌入侵的大臣,但由于他的部下将领中有些贪生怕死,再加上清军武器装备落后,浙江海防最终失守,裕谦愤恨自杀。这一切都被魏源看在眼里,魏源看见英军的凶残暴行和坚船利炮,看到了清朝统治者张皇失措、目瞪口呆的丑态。还看到了沿海人民保卫家园奋勇抵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在残酷的现实中,魏源认识到,鸦片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在于什么,而是清统治者的腐朽昏庸。

同样,魏源希望清王[全]朝统治者能吸取教训[网],激励军队整军备武[文],以求以后的长治久[章]安。于是,魏源又写[来]出了十四卷《圣武记[自]》,这本书于道光二[历]十二年即中英(南京[史]条约)签订之时完成[大]。本书从清初到现在[全]的武艺高深,对兵法[网]、战术等具体问题进[文]行了探讨,表现出魏[章]源想要富国强兵的爱[来]国主义热情。

道光二十一年6月,林则徐被遣返回伊犁,途中经过镇江。在北京,林则徐和魏源两人是好友,情意相投,此时相会更是感慨万千。这一次,林则徐和魏源两人都很激动。在广东,林则徐将其译成《四洲志》、《澳门月报》、粤东奏稿,以及与之有关的西方炮战、地理图,交给魏源。

使他编撰一部《海国图志》。魏源果然不辜负林则徐的期望,他将历代史志与明以来的岛志、岛上的资料、近期所得夷图、夷语等大量资料,结合起来,编制成五十卷。咸丰二年,又以葡萄牙人玛吉士(地理备考)、美国人高理文(合省国志)等,扩充为百卷,加以重刊。

从此以后,魏源举家兴化避兵祸,他不问政事,只静静著述,潜心研读佛学,还翻译了《无量寿经》等。虽已衣锦还乡,但他为国人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人通过这个窗口认识了世界,知道原来山外有山,世界外还有另一个天地。说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已经无可厚非。

魏源的作品有哪些

魏源学识渊博,著作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

其它著述还有:《古微堂诗文集》、《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墨子注》《孙子集注》等若干卷 。作品结集为《魏源全集》。

历史百科全书 历史大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