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真的那么无能吗-正史中的刘禅为蜀汉支撑了29年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4-01-26 05:35:00
分享到:

三国时期,在这段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动荡不安的时期,天下大乱,人心惶惶,没有一片可以安息的净土。并且刘备、曹操、孙权三人各自领导的政权在众多势力中脱颖而出,为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不择手段。

长期的战争,除了让他们获得一定的领土,还消耗了对方的心力,最后三方都以“三足鼎立”之势,各占一地。其中,曹操之子曹丕建立“曹魏”,刘备建立“蜀汉”,孙权建立“东吴”。


三国虽各自恢复发展,但刘备死后,“蜀汉”的发展却黯淡无光,全国的发展呈下降趋势。许多人认为,“蜀汉”是刘禅领导不力的结果。

不仅蜀汉的发展有退[文]步的迹象外,东吴的[章]发展也有滞后的趋势[来],晚辈的昏庸统治,[自]如果不是因为东吴前[历]期的深厚底蕴,恐怕[史]东吴早已经走出“三[大]足鼎立”。与之相比[全],三国中只有曹魏成[网]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文]天下”,由此可以看[章]出曹操的后代在治理[来]国家方面是很有天分[自]的。

但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的后代——刘禅(shan),却没有能够继承父辈的优良基因,不但没有继承刘备的基业,反而使蜀汉落在了两国之后。世人都说刘禅是“阿斗”,甚至有人称他为“扶不上墙的烂泥”,这对一国之主皇帝来说,既是侮辱,又是挑衅,难道刘禅真的如此不堪?就让世界禁不住对它大放厥词?

实际上,刘禅在位40年,其统治时间之长,比三国其他国家的统治者要长得多,如果说他没有一点才能,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刘禅并非刘备,刘备“打天下”需要的是敢拼、敢闯的勇气,而刘禅继承了刘备打天下的传统,他没有经历过那些“腥风血雨”的战乱时代,因此刘禅的思想和行为风格与刘备不同,更与之前跟随他的那些老臣不同。

本来是想“休养生息”,先发展国力,但朝堂上有几个德高望重的大臣,不同意刘禅的做法,他们坚持要整编军队,再次出征,把重归于好作为最终目标。毕竟,刘禅是新帝,他不能对抗大臣们,最终只能同意他们的提议。

但是,国家力量一旦[历]被用在战争上,就必[史]然造成国家的巨大损[大]失,对国家的全面发[全]展极为不利。而魏国[网]却选择了休养生息,[文]这是其后来发展的重[章]要原因。

从表面上看,虽然刘禅贵为天子,地位高于万民,但他没有决策权,当国家不景气时,他是第一个受到指责的人。除了刘禅之外,还有人说刘禅之所以能安居四十年,是因为他有诸葛亮的支持。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他料事如神的谋略无人不被钦佩,但诸葛亮于公元234年去世,而刘禅则是在公元263年向邓艾投降的。

二十九年来,刘禅在没有诸葛亮的帮助下,能够更加依靠自己坐稳王位。然而诸葛亮之死对刘禅的统治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刘禅不能及时拉拢诸葛亮的大臣,那么整个朝廷就会陷入混乱,一旦统治阶级混乱,国家就会动荡。

为平息诸葛亮的怨气,刘禅不仅在诸葛亮死后痛哭,还亲自出城二十余里,迎接诸葛亮的灵柩,一方面是出于晚辈对其长者的敬重是一种政治上的手段,使其能得到诸葛亮的支持。

另一方面,刘禅认识到战争对自己国力的破坏,因此在此之后,他实行了宽松的政治政策,下令不让蜀汉主动发动战争,同时利用蜀地的地理优势进行有利的防御,这对于当时空虚的蜀汉来说,的确是一个最佳的决策。

尽管刘禅的一些政治主张比较保守,但这是基于蜀汉国情的合理安排,如果他继续采取激进的政策,蜀汉必将提前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最后一次投降时,刘禅心中仍有蜀汉百姓,很多人劝他与敌人拼杀,但他知道蜀汉的形势已经变了。如果拼杀只会增加伤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他宁愿做“窝囊废”,也不愿世人真正相信刘禅“无能”。

历史百科全书 历史大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