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是谁-武训办义学的钱都是乞讨的吗-武训兴学的故事 - 全文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4-01-26 06:35:02
分享到:

被为“新中国第一部禁片”的《武训传》,在沉寂了近六十年(1951年公映)后,开始发行正版DVD。电影《武训传》的解禁标志。影片《武训传》的确有其不足,过分关注武训的乞求。事实上武训建义学的钱都是靠讨来的第一桶金放债生息和社会捐助建起来的。

山东省堂邑县武家庄(今属聊城冠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月十九日生,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生,1896年六月五日卒。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末期,他经历了58个春秋的艰苦生活。放债生息,用毕生乞丐的钱造三个义学。

年少乞丐,年长些当过佣工,这是一贫如洗的农夫子弟必有的生活方式,武训也不例外。武训很小的时候就跟哥哥去田里干农活,十几岁时,拾柴、割草、拾麦、拾棉、牵牛、拉车,样样都能干。从此,便到有钱人家做小工,扛大活,每天从早忙到晚,忙得不能休息,脏活都做完了,稍不留神,便遭到责骂,受尽虐待,吃尽苦头。

武训没有别的谋生之[文]道,只能逆来顺受,[章]独自落泪。听说他在[来]李姓秀才家工作了三[自]年,从来没有出过一[历]文钱。妈妈后来生病[史]了,想拿点钱回去孝[大]敬老人。没料到,管[全]家拿出帐簿来,工钱[网]早已支取完毕,指着[文]帐簿说:你借的钱一[章]笔一笔都记在上面![来]武训真是有口难辩,[自]无奈只能捶胸。气恼[历]的管家把他拖到街上[史],狠狠地打了一顿。[大]

武训出了门,气愤又恼怒,四顾茫茫,无处诉说。想想自己的生活经验,看一看现在的情况,越想越气恼。回村里,躺在破庙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想了几天几夜,他终于豁然开了:自己无端地受辱,不就是因为没有读书识字吗!世界上有很多贫穷的人,他们的遭遇都和自己一样啊。为了使他们能读书识字,只能办免费的义学。在经历了一段“大悲”、“大戚”之后,他立下了办学的宏愿,誓言要“教人读书识字”。一想到这儿,他的情绪就平静下来,不再生气。

武训办学的钱从何而来

负重受苦受难,还拿不到工钱,走这条路也不行。存钱买饭!只能这么做,没有选择他从破庙里跑出来,欢呼跳跳,若痴若狂,边跑边唱着自编的歌:“负重受辱,不如自讨苦吃;别看我讨饭,早晚要上义学。”那是武训21岁时,为兴修义学而发出的第一声呐喊。

不管别人怎么冷嘲热[全]讽,他也不介意自己[网]曲高和寡,直截了当[文]地拖着要饭棍,走到[章]村口讨饭。吃饭存钱[来]实在是太难了,没办[自]法,他只好重新干起[历]零活来。讨饭时,他[史]叫喊着:“给我钱,[大]我要用我的土地,修[全]义学不费力气。”拉[网]拉子,拉拉子,修个[文]义学也不费劲。「当[章]骡子当牛当马,修义[来]学不会犯愁」。那时[自]候家畜少,人力便宜[历],不少人家都喜欢雇[史]人推磨。另外,割麦[大]、拾棉、轧棉、浇地[全]、挑担、拉车等,都[网]是武训所说的话。

慢慢积聚起来,同治五年(1866),在离武家庄不远处的夫人寨、连儿寨、布寨一带,一次买下四十五亩廉价盐沙荒地。武训第一次拥有了田地。他很高兴,而且还增添了一点信心。

武训放贷

那时候放债者的利息很高,比买地租地还高。为尽快积累建设校舍的资金,武训决定用这笔钱来偿还债务。——一个靠讨饭为生的乞丐放了债,肯定没有人来借钱。大而无当,小而无当,他也不能做这种事。

因此,他决定请求别[文]人代为行事。有钱的[章]时候,一定要选有钱[来]的,但是有钱的时候[自],谁会愿意去做一个[历]叫花子呢?武训在馆[史]陶刘塔头富豪刘某家[大]门口跪了几天,刘某[全]没有答应武训的要求[网]

之后,终于有一个有钱的人答应了他,可那个人欺武训穷憨直,给也不给他利息。武训难与争辩,只是愤愤不平地说:“人凭良心树凭根,人凭人心。你们有钱,我贫穷,为上天准备了真正的上帝"。

据称,武训存钱贷款[文]时受托人不当损失的[章]教训不止一次。只存[来]钱不生利息,或者利[自]息太少,他又怕贪图[历]高利息,把钱放掉,[史]搞得连利息都没有。[大]之后,他决定把这笔[全]存款和贷款交给一个[网]诚实可靠、热心公益[文]的人来管理。

到离家只有几里路的[章]娄塔头村,拜见武进[来]士出身的娄峻岭绅士[自],再三恳求,娄终于[历]答应,帮他存钱放债[史]。后来,武训一有钱[大],就到娄家去存。之[全]后,同宗兄弟娄峻岭[网]、娄瑞岭也帮助武训[文]存钱生息。

据说柳林镇有—位贡[章]生叫杨树坊,家中有[来]田数万顷,为公正无[自]私,急公好义。柳林[历]镇和武家庄同属堂邑[史]县,仅隔五里地,往[大]来甚少,武训觉得这[全]里又是个储蓄的好地[网]方。所以跑到杨府求[文]见,杨家的门人以为[章]是花子求见,没什么[来]好说的,不肯告知。[自]

武训-直在杨家门口跪了5天,门人觉得有点奇怪,才让他进去。杨刚见到武训,还以为他是来要钱的,武训说我不是来找你要钱的,是来找你存钱的。听到他说起存钱的原因,杨树坊惊讶不已,急忙将他拉起来,答应为他存钱,并答应帮忙兴修义学。

武训办义学精神有哪些

从武训这个人身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憨厚、朴实的一面。但是有时候,他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机敏。在《武训先生佚事》中,张省三记述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天旱,张省三的父亲与武训打赌,说他会开玩笑。武训说两三天后就会下雨。张省三的爸爸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就捐40块钱给学校。说也巧,三天后,果然下雨了。爸爸叫张省三准备四十吊钱,等武训来取。一月份之后,武训来了,可他没有收钱,说一个月以前,钱早收了,放在你家里,“三分利息”。张不干,武训说:“这四十两银子,一定存在你这里,我再有银子的时候,还要把它存起来。如果你不答应,我就磕头拜拜。张省三的父亲无计可施,只好答应给武训存钱。

光绪十二年(1886),武训积聚资金7100余万元,折合银二千五百余两,次年春委托杨树坊购地兴建。柳林镇开明绅士郭芬在东门外捐了一亩八分七厘的祖业地,监生穆官云捐了两亩同一块祖业地,并合并成义学馆。

杨树坊一方面派人来[历]买建材,一方面协调[史]各村的车辆、牲口和[大]人力,五、六个月后[全],学校正式落成,共[网]建起二十间瓦房,大[文]门、二门各一间,四[章]周砌有垣墙。总共4[来]378吊,合银12[自]50两。武训提供的[历]资金不足,缺157[史]8吊,只好向临近的[大]乡绅富户募集,总共[全]得钱1000多吊。[网]

大概过了一年左右,所欠的钱就全部付清了。武训所捐之学田,每年可收租三百七十余吊,作校务之常费。建校后,杨树坊与众乡绅共议,命名为崇贤义塾。经历了30年的武训,中国历史上的乞丐积资所建的义学,终于在鲁西出现了。

一八九○年,在今属临清市的杨二庄建第二义学,经费主要来自馆陶县庄科村(今属山东临清市)千佛寺持证和尚。临清在临清建御史巷义塾(现为临清实验小学),民国22年(1896年),经费由临清绅提供。清朝封武训为义学正,赐黄马褂、“乐善好施”匾额,批准设立牌坊。


本站内容系历史大全整理制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