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华侨陈嘉庚简介-陈嘉庚为何支持国民党 - 全文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4-01-26 08:35:03
分享到:

一九四○年,在抗战的艰难时期,蒋介石在重庆准备了八万元的经费,准备举办一系列宴会,招待重要嘉宾。到达重庆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朱家骅在宴会上说,欢迎他来重庆当国民党领导。对一般人来说,最欢迎的是加入组织,而直接让他去领导组织,这到底是谁?

国民党大财神陈嘉庚

晚清时期的中国人,除了闯关东、闯西口,还闯下南洋,开启了对世界的开阔视野。在异国他乡的艰苦生活中,南洋华侨靠着中国人的辛勤劳动,勤学苦练,积累了不菲的财富。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存亡之际,不忘国家,无私地向国内捐赠了大量的物资和设备。

在这些基金中,由陈[文]嘉庚领衔的南洋华侨[章]团体「南洋华侨筹赈[来]祖国难民总会」,仅[自]1938年和193[历]9年两年就筹集了1[史].5亿元人民币,再[大]加上1937年和1[全]940年两年的捐款[网],总计近3亿元。除[文]此之外,陈嘉庚还在[章]南洋地区主持了一次[来]“救国公债”劝捐活[自]动。

一九三八年,光是在[历]马来西亚就募购公债[史]一千五百万元,并为[大]宋美龄任主席的重庆[全]「难童会」、「寒衣[网]募捐会」,向海外侨[文]胞募集五百多万元。[章]

一九四○年国民党军[来]政大臣何应钦在国民[自]参政会议上报告:一[历]九三九年军费达一百[史]八十亿元,同一年侨[大]汇达一百一十一亿元[全],其中捐款约占百分[网]之十,南洋侨汇占百[文]分之七十。

陈嘉庚曾指出,按照世界银行发行钞票的一般情况,1元基金可兑换4元钞票,11亿侨汇可兑换,44亿侨眷可兑换,另外,还有34亿钞票可用于军费。陈嘉庚在华侨界的声望可谓举足轻重,他多次捐献,又使他成为国民政府的“大财主”。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蒋介石花钱大手大脚,也费尽心思拉陈嘉庚入党。

陈嘉庚对此反应冷淡,特地在重庆各报刊上登了一则告示:

闻政府准备了巨额费用招待慰问团,余实深切感谢。然而,慰问团的所有费用都已全额支付,不想让政府或民众蒙受损失。抗战期间是艰苦的时期,尤当竭力节约无谓的应酬,免得许多日子的耽搁,妨碍工作,希望政府和社会宽恕

可见,陈先生既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又有高风亮节,具有一代名士的风范。

陈嘉庚代父报恩,赢得信誉

从他早年发迹的一件小事中,陈先生的性格可以窥探到真相。陈嘉庚生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17岁离开家乡,前往南洋投奔父亲陈杞柏。那时,陈杞柏在南洋已是新加坡名流,陈嘉庚到南洋后,协助父亲开米店。当陈嘉庚回到家乡安葬母亲时,父亲突然病逝,又因投资失败而欠下一大笔债,于是他回到了南洋。

按照新加坡法律,陈杞柏死后留下的债务可以一笔勾销,陈嘉庚完全可以不用还,但他觉得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是“信”,既然你欠了债就要还,诚信是最简单的道理。

但如果要还债,钱来自哪里?

凭着微薄的积蓄和一双不怕苦不怕累的手,陈嘉庚创办了新利川黄梨厂,生产菠萝罐头。

在收到第一份定单后,陈嘉庚不顾黄梨即将过季,成本上涨,坚持不用即使是坏了的菠萝,即使是加班也要按时保质保量送到客户手中。在为父亲还债时,陈嘉庚拿出挣来的第一笔钱,找父亲当年的债主,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当年欠下的债务。

「代父还债」的故事[章],在陈嘉庚家传开了[来],众所周知,陈嘉庚[自]做生意最讲信誉,这[历]使他的黄梨厂接二连[史]三地接到更多订单。[大]

2年后,陈嘉庚再次[全]将目光投向橡胶工业[网]。后来,在“南洋橡[文]胶之父”林文庆博士[章]的帮助下,他种植并[来]经营了橡胶工业,并[自]很快成为新加坡“橡[历]胶之王”。

接着,陈嘉庚又创办[史]了自己的橡胶制品厂[大],生产橡胶制品如胶[全]鞋、轮胎等,开创了[网]华人第一品牌“中牌[文]”旅游鞋。

陈嘉庚先后在全国各[章]城市、南洋及世界各[来]国的大埠开设100[自]多家橡胶制品经销店[历]。并设有米厂,木厂[史],冰糖厂,饼干厂,[大]皮鞋皮厂等,厂房有[全]30多个。

全盛时期,经营范围远及五大洲,雇用员工三万余人,资产一百二百万元,其南洋华商领袖地位得以确立。

有些人说陈嘉庚是商业天才,他却坚持认为做生意很简单,秘密就藏在他的两家米店的招牌里:谦益和恒美。在恒美,“谦益”的意思是“诚”,“毅”的意思是“毅”,在商务活动中,“毅”的意思是“诚”,这是我们人所熟知的。正是陈嘉庚先生毕生秉承着“诚毅”二字,诚实守信,顽强拼搏,成就了这麽辉煌的事业。

保持民族自信心,动员和支持抗日

尽管陈嘉庚长期居住在南洋,但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清朝垮台后,陈嘉庚从孙中山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多次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募集资金,并加入了新加坡的同盟会。

抗美援朝期间,除捐[网]献物资外,还组织了[文]3200多人组成“[章]南洋机工归国服务团[来]”,在滇缅公路上驾[自]车,运送华侨捐赠物[历]资,保证了滇缅公路[史]“抗日生命线”的畅[大]通。

当陈嘉庚得知汪精卫[全]有“亲日卖国”之举[网]后,连续五次发问,[文]他用电报提出建议:[章]“敌人还没有离开我[来]国之前,文官讲和就[自]是奸臣。”

该提案最终获得通过[历],并被修改为“敌我[史]矛盾,言和即汉奸”[大],邹韬奋先生称之为[全]“古今中外最伟大的[网]提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文]日军占领了新加坡,[章]由于陈嘉庚一贯的抗[来]日行为,加上新加坡[自]沦陷时,陈嘉庚在日[历]军的眼皮底下转移了[史]大量华侨,日军坚决[大]要逮捕他。

为了逃避日军的追捕,陈嘉庚化名李文雪,身上带着毒药,被捕后服毒自尽,绝不背叛祖国。

就连毛泽东主席也称[全]赞他为“海外侨胞的[网]旗帜,民族的光辉”[文]

而且更令人动容的是,陈先生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南洋,却一直没有放弃中国国籍,直到他过世时,陈嘉庚还是个中国人。

陈嘉庚分散家财,倾力办学

但在陈嘉庚先生一生的传奇经历中,最为人称道的,却是“散尽家财,倾力办学”的故事。偶然回家,他看到家乡人衣冠不整,抽烟赌博成瘾。他意识到改变家乡现状的唯一办法就是办一所学校!


一九一二年,陈嘉庚[章]带著弟弟陈敬贤夫妇[来],回到家乡,筹办新[自]式学校。先办集美小[历]学,然后办中学,接[史]着办师范女校,还有[大]商业学校、水产学校[全]、农林学校等等,统[网]称集美学校。与此同[文]时,陈嘉庚也意识到[章],如果我们想彻底改[来]变家乡甚至中国的落[自]后,就没有大学毕业[历]生了。

1919年以后,陈[史]嘉庚又着手筹备厦门[大]大学。直到1921[全]年,他才筹集了四百[网]万元来创建厦门大学[文],并保证每年厦门大[章]学的经费需要。

一九二九年,西方金[来]融危机爆发,席卷全[自]球,陈嘉庚在新加坡[历]的事业大受影响,在[史]公司经营与继续办学[大]之间,陈嘉庚毫不犹[全]豫地选择了后者,他[网]说:「公司可以关闭[文],学校不可关闭。」[章]

为了维持持续的办学经费,他甚至卖掉了自己名下的三座别墅和橡胶厂,这就是著名的“卖楼办厦大”故事。

“停办学校,是对青[来]年的一种打击,也是[自]对国家的一种打击,[历]”陈嘉庚在《南侨回[史]忆录》中写道。所以[大]学校决不能停办。

陈嘉庚在回馈祖国的同时,也不忘成就了他的第二故乡新加坡。

陈嘉庚从1919年[全]开始先后创办新加坡[网]南洋华侨中学、崇福[文]女校、南洋女子中学[章]等,他不但自己办学[来]校,还竭尽全力帮助[自]那些有需要的学校。[历]

所以很多学校都来向陈嘉庚求援,对此,陈嘉庚说:「可以帮忙」,但有一项要求,受助学校必须开中文课。

在他一生中,陈嘉庚[史]先生共创办了118[大]所学校,其中有将近[全]30所在新加坡南洋[网],每一所学校都在播[文]下新加坡教育的火花[章],至今仍然为新加坡[来]培养着杰出的人才。[自]

陈嘉庚先生不仅为祖[历]国奉献一生,而且为[史]新加坡的教育事业奉[大]献一生,散尽家财,[全]新加坡人为了纪念他[网]对星洲所作的杰出贡[文]献,将其肖像印在自[章]己的钞票上,以示纪[来]念。

在其他国家的钞票上[自]出现了中国人的肖像[历],这不仅仅是对陈先[史]生个人的肯定,更是[大]对中国式道德价值的[全]肯定!

陈嘉庚先生去世近半[网]个世纪后,2009[文]年,被选为“最美丽[章]的斗士”,“新中国[来]100位杰出的英雄[自]模范”。

由于陈嘉庚在教育方面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64年将其发现的第2963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并于1990年3月11日被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为“陈嘉庚星”。

事实上,陈嘉庚先生[历]的精神就像星光一样[史],永远散发出一种灿[大]烂的光芒。


历史就该是这样 历史百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