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真实的鬼谷子

来源:名资汇网 2018-05-26 12:41:03
分享到:

《鬼谷子》是怎样一本书

《鬼谷子》一书,分上、中、下三卷,共有十七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对《鬼谷子》的看法,历来褒贬不一。唐初宰相长孙无忌谓《鬼谷子》:“便辞利口,倾危变诈。” 中唐散文家柳宗元谓《鬼谷子》:“险戾峭薄,恐为妄言,乱世难信,学者不宜道之。” 而北宋欧阳修则谓《鬼谷子》:“因时适变,权事制宜,有足取者。” 为什么一本书会有如此极端的毁誉褒贬呢?简单地说,因为这是一本没有披戴任何道德外衣的谋略学着作,它主张,为了达到目的,一切被认为合理的手段都可以运用,其思想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道德恰好大相径庭。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游说技巧。战国时代,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必须首先得到君主的赏识,而要让君主赏识,你就得游说君主。由此,游说之术,或者说,纵横捭阖之术大行于世。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形象的例子来了解《鬼谷子》讲的是什么内容。

譬如,有一个叫苏秦的人,(这个苏秦不是对应历史上的苏秦。)他有一番统一列国的理想,决定到秦国去说服秦王,然后让秦王授予他权力去实施理想。那么在见秦王之前,他就得先收集有关秦国和秦王的资料,揣摩分析秦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制定有效的攻心战术。但因为毕竟还没有接触实际,这一番分析和计划不一定完全准确,所以在见到秦王后,他得再次进行权衡、比较,进而确定更有针对性的计谋。当完全符合实际后,他就得作出决定,果断付诸实施,以达到被秦王接受认可的目的。

标签